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當前位置:首頁> 觀點與評論>農業

談企圖以進口水果關稅減半抑制物價的謬誤

2012-12-18

吳榮杰(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最近台灣國內物價呈現上漲現象,尤其包括水果等農產品在內的民生物資價格更有明顯上漲情形。在經濟景氣不佳,薪資低靡,加上物價上揚的雙重壓力下,因而加重民眾對政府施政無能的不滿情緒。為抑制物價上揚,農政單位推出數項進口水果關稅減半的政策措施,卻引來各界的撻伐。

平心而論,政府在景氣低迷時期確實有必要積極為百姓平抑物價,以免發生恐怖的遲滯性通貨膨脹現象,造成對一般民眾(尤其是無資產的中低薪資收入者)的重大衝擊。平抑物價的政策措施固然不少,也可多管齊下,但是如果政府能夠先找出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就會吃力不討好,不僅政策效果不彰,甚至可能引發民怨。這次政府企圖以進口水果關稅減半抑制物價的做法,就是值得檢討借鏡的一個例子。

今年下半年國內蔬果價格上漲,確實對國內物價指數的上揚有影響,卻不是最主要的因子。平抑物價不必急著拿農產品價格祭旗,即使有意平抑農產品價格,也應該先了解其價格上揚的根本原因,到底是氣候因素所造成的產量減少,還是油電、肥料、運費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所造成的產銷成本增加,或是產銷通路及資訊不夠健全所造成的哄抬炒作,使得消費者所付出的零售價格與農民所得到的產地價格價差擴大。

政府調降數項進口水果關稅的目的,應該是希望這些進口水果的售價可以因而調降,再藉由水果間的消費替代性引發其他水果價格的下跌。但是政府可能沒有仔細考慮到,進口關稅調降不見得可促使進口商或其下游業者調降售價(前一陣子奶粉進口關稅調降,但零售價格依然上漲即為一例);即使這幾項進口水果售價能夠調降,是否能有效引起其他水果價格下跌也是有人質疑(其效果必須視這幾項進口水果與其他水果的消費替代性大小,如果替代性不大,效果就會較不顯著;但是如果效果好,卻會造成以進口水果打擊國產水果的現象,對國內農業造成負面影響)。

從以上論述不難發現,政府採行施政措施時經常不夠深思熟慮,且未能對症下藥,捨本逐末的做法並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希望藉此機會呼籲政府能重視農產品產銷失衡問題,從產銷資訊系統的建立、整合,與產銷資訊的即時掌握、分析與傳播著手,並積極改善農產品產銷通路,包括:通路的多元化、運銷層級的簡化、生產者組織力量與功能的提升、協助農業經營者企業精神與行銷管理能力的加強等。相信只有腳踏實地積極從事這些基礎制度的改革,才能收到治本功效,避免農產品產銷問題的重複發生。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