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當前位置:首頁> 教育>成果報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建議(一)

2014-05-2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建議

民進黨智庫2013/4/15

壹、民進黨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始末

一、民進黨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的背景2007年)

我國自民國57年起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當時全世界實施9年國民教育的國家不多,實施9年國民教育對我國國民素質之提高、國民經濟能力與競爭力之加強等,均產生了莫大的助益。惟9年國民教育實施以來,國中學生升學壓力仍然沉重;高中職教育更是呈現學費負擔不一、城鄉差距、資源不均、參差不齊等現象,久為各界所詬病。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06年統計,在該組織198個會員體中,計有46個國家已實施超過10年以上的國民教育。另2006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 排名前26名之半數國家亦已實施10年以上非義務、低學費之國民教育。為迎頭趕上國際教育潮流、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縮小教育落差、紓緩升學壓力,我國確有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迫切需要,這也是民進黨主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主張理念。

 

 

 

三、民進黨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目標

1.      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

 

2.      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      縮小教育落差,均衡城鄉發展。

4.      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四、民進黨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原則2007年)

1.      入學普及化:提升國中畢業生入學高中職比率,期達百分之百。

2.      教育優質化:逐步擴增優質高中職,全面提升高中職教育品質。

3.      就學在地化:落實高中職社區化,逐步達成在地就學目標。

4.      學習一貫化:銜接高中職、國中小教育,使學生學習經驗與身心發展階段連結。

5.      縮短學費差距:縮短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減輕弱勢家庭家長經濟負擔。

 

 

五、民進黨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2007年)

 

 

貳、當前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計畫架構

1: 當前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計畫架構(教育部,2011)

 

参、我們對當前十二年國民教育主要爭議議題的看法

一、 學費全免?

 

(一)現行政策:採行向下延伸與向上延長並進作法,只是學前教育不納入學制,採階段性免學費補助。

 

 

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不同階段圖示

 

 

1.   第一階段(1008月至1037)

(1)  家戶年所得114萬元以下就讀高職(含五專前三年)學生免學費。

(2)  家戶年所得114萬元以下就讀私立高中學生比照公立學校收費(並延續家戶年所得90萬元以下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措施之排富規定)

2.  第二階段(1038月起)

 

(一)   我們的看法

 

1. 非強迫入學的確無須全免學費。

2. 全免學費對教育經費確實會有排擠作用。

3. 全免學費對經濟弱勢家庭學生來說仍有雜費、代收代辦費等的負擔;對中高所得家庭學生來說只是錦上添花。

4. 地方政府學費負擔沈重,且財政能力不一。地方政府為十二年國民教育主要執行者,然而,縣市政府財務狀況落差  極大。例如:設置於四都轄區內的國立高中原本預訂要共同改隸(2009年全國高教會議做成決議),如今臺中、臺南、高雄都可能延至105年才改隸完成,只有新北市政府於102年元旦,讓轄區內原本國立的高中職改隸市立。且四都對於國立高中職改隸準備不足,例如:經費與人員編制減少、法規尚未完備等,導致部分地方政府反彈。顯示十二年國教增加之經費將使縣市政府難以負荷,擴大教育的城鄉差距。

 

()我們的政策建議

 

1. 國民黨政府既已公布1038月起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全面免學費。即使,「人才培育白皮書」(草案)建議重新思考全面免學費議題、部分家長團體、教師組織也不反對「免學費但排富」的主張。然教育部、行政院迄今並無明顯鬆口。因為「免學費但排富」政策建議對富者有損害,對貧者無多益,不會得到廣泛支持。就如同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階段,若政府財政不虞匱乏,全免學費亦無不可。然目前國家財政困窘,教育經費不足,「排富」應為可行選項。

2. 要求教育部即使在全面免學費的既定政策下,對經濟弱勢家庭學生的雜費、代收代辦費等仍應給與額外補助。且應編列足夠的預算強化高中職均優質化。

 

二、 學區劃分

(一)   現行政策

1.以現行直轄市、縣(市)行政區(兼採現行登記分發區)為基礎,規劃15個高中高職免試就學區,以兼顧學生選校、學校招生、地方生活圈概念及符應主管機關權責。

2.五專學校分散且類科屬性特殊,採全國一區。

(一) 我們的看法

1. 大學區制雖增加學生、家長就學選擇權。但是,必然導致高中職無法社區化、就學也無法在地化,學生遊學情形依然嚴重,學生浪費在交通上的時間仍多。

2. 理想上,宜採高中學區較小,高職學區略大的雙軌制,將全國規劃為數十個中型學區制。具備有完整之高中職學校數者為一學區,始可提高高中職社區化,入學在地化。

3. 大學區制必然出現繁複的超額比序規則。

4. 跨縣市學區入學標準協調困難。

5. 同學區內的弱勢學校留不住在地優秀學生的後遺症是繼續弱化、邊陲化。例如:南投縣之於中投區;基隆市、新北市之於基北區;新竹縣、苗栗縣之於竹苗區。

(二)   我們的政策建議

1. 各縣市政府已依教育部「高中高職免試就學區規劃作業要點」規劃15個免試就學區,並組成「高中職入學推動工作小組」。因此,要扭轉目前的全國15個免試就學區範圍,暫時已不可能。但必須加強宣導,提醒家長大學區制必然導致的資源分布不均與入學的扭曲現象。

2.嚴密觀察15個免試就學區實施的經驗,提出改善建議。隨學校均優質化的進展,逐步推動「高中職適性就學區」,亦即對高中與高職建立兩種在地就學區,普通高中就學區較小、高職就學區略大。高中採「就近入學」,高職學校以特色學校或職業學校為主,以大學區方式規劃。

 

 

民進黨智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建議(二)

民進黨智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建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