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當前位置:首頁> 觀點與評論>司法

兩岸協議 回歸民主機制

2013-11-15

黃帝穎 律師

 

馬政府和中國剛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似乎為了迎合中國的獨裁專制,迴避國內的民主機制,各界譁然。

正常民主國家,對於任何政策恐導致人民權利受到影響,都給予人民有表示意見的機會,最後也至少送交國會把關。以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由於我國加入WTO恐影響農民生計,因此早在正式加入WTO的前五年(1997年),立法院即舉行「台灣加入WTO對農畜業相關產業之衝擊公聽會」,邀集農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進行評估,並讓受影響的農民表示意見,尊重人民的聲音,才能形成政府決策。

但可怕的是,馬英九主政後的台灣,大開民主倒車,從ECFA、江陳協議到這次《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衝擊的64個產業,過程中沒有任何公民曾受邀到公聽會表示意見,全民對於馬政府簽訂的兩岸協議內容,事前更是「一無所悉」。很明顯的,馬政府為了迎合中國的獨裁專制,連最基本的公民參與、公開透明與人權對話都放棄了,徹查踐踏人權與民主的普世價值。

事實上,馬政府未經人民同意,私與中國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衝擊國內服務業數百萬人生計,不只在野黨高度不滿,連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和前陸軍副司令劉湘濱等親藍人士都看不下去,出面痛批馬政府。為此,在野立委在立法院杯葛,引爆推擠衝突。

然而,中國網軍與國內部分政客,藉此抹黑民主,說「國會衝突代表民主蒙羞」、「太民主就會亂」等荒謬言論。體制上,在野黨因為反對馬政府片面簽訂的服貿協議,在國會上演衝突場面,並不是民主蒙羞,反而凸顯民主的可貴,因為這些立委,正代替了人民上街衝突,甚至是代替人民以流血方式表示意見。

民意無法真實上達給執政者,以獨裁的中國為例,就會演變成人民直接上街抗爭、流血,甚至與政府暴力相向,根據中國清華大學學者統計,2010年中國有超過18萬起具規模的示威和暴動,平均每天就有近500起,而中國當年度的維穩預算(包括動員軍警鎮壓人民的支出),金額高達5490億元人民幣,比中國整年度的國防預算還要高。簡單的說,像這種每天500起的街頭暴力與流血抗爭,正是人民無法透過民主機制,向政府表示意見的慘痛結果。

因此,台灣除了要珍惜民主機制與人權價值外,更要以此為基礎進行兩岸交流,讓中國人民也知道,民主的可貴是:人民可以先透過民選的代議士,用各種方式為人民的權益把關,我們不需要第一時間就站上街頭,用生命和鮮血與執政者拼輸贏!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