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當前位置:首頁> 觀點與評論>農業

鰻苗出口管制不切實,種鰻放流需檢討

2013-11-11

陳添壽(前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

    養殖白鰻,是屬於一種國際性產業,臺灣早期外銷曰本年達56萬公噸,金額達200億臺幣,迄2011年祗賸5000餘公噸金額不到50億,被譽為【養鰻王國】恐隨【草蝦王國】、【九孔王國】、【石斑魚王國】消散。當然,鰻魚養殖到目前仍需依靠天然鰻苗始有成鰻可言。不過從2008年起臺灣、曰本、中國撈獲天然鰻苗逐年驟降,對這個產業不僅及及可危,也表示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11月至隔年3月管制鰻苗出口工作有無切實?農委會2030年來在臺灣周邊水域放流種鰻計畫成效又如何?從歷年出口統計數字可殷正外,實際上,從漁民在寒風刺骨整夜作業辛苦所得都是個位數,甚至捕到4尾,可賣的也祗有1尾,從開盤價115元跳到150元,相信苗價還會往上跳升,養成鰻者個個哀哀叫 10年前1尾鰻苗頂多10元,如今飆漲近15倍,加上油電雙漲、飼料、人工幾乎無法經營,更是對政府抱怨連連。

    白鰻最大市場是曰本,中國鰻魚產業是最近10年興起並在曰本攻佔一半以上之市場,尤其台山一地去年出口即有4,315公噸,金額4230.8萬美元。這也就是,臺灣業者,一再反應,每年10月東北季風起至農曆過年時,這幾個月所捕撈之鰻苗皆透過走私之管道不是到曰本就是中國,因為臺灣鰻魚入池是在開春以後,為什麼政府不扶持將這些鰻苗蓄養成鰻線提供開春後使用,同時嚴加取締走私,其不僅抑制鰻苗價格,更可滿足產業之需。

     另外,農委會水試所2030年來持續在執行鰻魚放流復育計畫,但沿海鰻魚數量卻一年比一年少,近年來情況更是嚴重,鰻魚是降河性生物,明知包括臺灣在內的幾個沿海國家,河川、內陸污染,築堤,築堰,築壩,鰻魚成長棲地被破壞,卻行禮如儀在作這種鄉愿、浪費經費的工作。曰本投入相當硏究已讓鰻魚成功在人工環境繁殖生長,尚未達到商業量產,但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

  臺灣養殖漁業是必需建構在「環境保育」、「糧食安全」、「社會安定」三個層面上, 雖然我們不盡然同意所有養殖種類,但政府有義務有責任落實相關規定,也必須協助解決業者困境,也不要讓一些人在寒夜裡窮忙,徒勞無獲。同時,在當前環境之下綢繆,養殖漁業可否思考朝下列幾點發展:

一、發展設施養殖,利用停養之九孔池或其他室內繁養殖場以立體方式,縮減水土、提高品質進行繁養事業。

二、逐步推動海洋養殖產業,引導大型企業投入,於適當海域發展箱網,陸上養殖漁民提供大型魚苗供箱網使用,以分段、分工合作方一式進行海上養殖。

三、加強水產養殖育種技術的開發,奠定水產種苗與觀賞魚等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產業發展之基礎。

四、加強養殖生產自動化技術設備之開發,提升產業經營層次。

五、運用生物技術加強育種改良與病害防治,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六、持續基礎生產科技改進,滿足產業經營管理需求。

七、開發利用海洋生物及其基因庫之高科技生物產業。

八、進行養殖漁業生產區休閒設施建設與綠美化工程,促進養殖漁業休閒化之發展。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