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解構鳥籠公投:半數投票門檻的民主矛盾

2014-04-23

 

【張惇涵】

自公投法施行以來,台灣共舉行過6次全國性公投,結果皆遭否決,關鍵在於二分之一的投票率門檻,而這個高門檻,有四項嚴重的民主矛盾:

首先,投票率門檻的設計,在制度上註定產生「反向動員」情況。以投票率最高的總統大選來看,台灣五次總統大選的投票率平均為72%,反過來說,意即台灣約有固定28%的不投票族群,只要反方再動員出22%群眾不投票,公投便遭否決,動員22%的群眾,對藍綠兩大黨絕非難事。

其次,馬英九總統所謂「公投門檻一旦下降 ,直接民權的正當性就會遭受質疑」更是謬論,暫且不談論與其他民主國家的比較政治,該論點荒謬之處在於,台灣既然可以「相對多數決」民選出總統,為何不能以「相對多數決」來決定公共政策?難道,馬總統正在質疑自己的直接民權正當性嗎?既然36%(72%的一半)的人民可以選出總統,但決定公共政策卻要求 50%的門檻,這實在毫無合理性可言。

第三,台灣的確發生過公投同意票數多過總統當選人得票數,總統當選,但公投案卻被否決的不正常案例。該案例就是2004年與總統大選同時進行的「強化國防」公投案。當年陳水扁總統得到6,471,970票,公投案更獲得6,511,216票同意,陳總統獲得連任,但公投遭到否決,何以這個票數可以選出總統,更高的票數卻不能決定公共政策?

第四, 2008年立委選舉,國民黨以大勝之姿,在政黨比例代表制的第二張選票拿下5,010,801票,獲得20席不分區席次。2012年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在第二張票獲得4,556,424票,國民黨獲得5,863,279票,分別得到13席及16席不分區立委席次,在6次全國性公投中,有4次同意票數超過民進黨在2008年的政黨得票數,這些票數得以讓政黨在立法院內獲得席次,但公共政策卻未曾有過一次被通過,一次都沒有!既然沒有論者批評政黨比例代表制的設計出了問題,那麼就是公投制度設計出了問題。

 

(作者為民主進步黨發言人)

 

好文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4/04/23/1203488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