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國有土地應求公共利益極大化

2012-12-18

 

【張金鶚】

財政部打算有條件解禁五百坪以下國有土地標售,其活化土地利用的理由極為牽強,且畸零地標售後的金額不大,對財政的挹注更是微乎其微;平抑房價的政策若要大轉彎,請財政部拿出數據來說服人民,而非人民要來說服政府。

政策大轉彎 炒房投機風又將起

財政部研擬雙北市五百坪以下國有地「有條件」解禁標售,引發公民團體和學者的反對,認為公有土地的本質是促進公共利益,絕不能美其名為活化土地而行「賤賣祖產」之實,沒想到,財政部長張盛和卻要學者們拿出證據來,這是沒道理的事,因為,素來政策的改變,政府都要拿出一套說帖來說服人民,否則就難以服眾。

行政院當初在二○一○年三月,禁售台北市、新北市五百坪以下國有地的時空背景,主要是建商飆高價搶標國有地,再高價預售房子,引發高房價民怨;結果短短兩年半時間,就以「禁售政策對房價沒有影響」,以及「挹注財政短缺」的兩大原因,研擬解禁之道,並拿出畸零地處分來共同「包裹」,理由極為牽強。

財政短絀非賣祖產可解

首先,財政短缺是長期性問題,政府應從稅制改革著手,非短期處分國有土地可改善的,且不應「以短支長」,更何況,畸零地或零星土地的出售,金額並不大,對財政的挹注相當有限,反觀,國有土地賣一筆就少一筆,長久下來,政府就要失去民心。

其次,國有土地應為全民所有,其本質是促進公共利益,不是財政癥結的救命處方,且台灣的土地稀少而珍貴,又是「私有化」,不像中國大陸、香港及新加坡等地都是實施「地上權」,人民不能擁有土地,只有地上使用權,因此,台灣國有土地更應強化「公共利益」而非「財政利益」,因此,財政部的「活化利用」,絕對不是「變賣求現」,另像BOT或OT等委託民間來經營,或只租不售等,都可以達到政府長期持有國有土地,卻活化土地利用,故賣地絕不是活化利用的唯一途徑。

再者,政府禁售國有土地這兩年多,台北市的高房價雖然還是維持在高檔,但至少不像二○○八年金融海嘯前那般飆漲,如今,政策若大轉彎,難保被壓抑下來的投機之風,星星之火又將遼原。

政府政策大轉彎、應有說帖

老實說,政府這幾年平抑房價政策,尤其是奢侈稅,的確讓投機歪風減少,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投機了,在扼阻投機歪風的目標尚未達成的前提下,再提國有土地解禁是非常不智的。

至於張部長要反對者提出證據一事,這相當吊詭,因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政策解禁會讓房價飆漲,但也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不會飆漲」,更何況,學者並沒有資源可做此研究,而政府的可利用的資源卻相當多。

問題是,是財政部要政策大轉彎,就要拿出證據來讓人民相信「解禁不會讓房價飆漲」才對,是政府要來說服人民,而不是人民要來說服政府。

張部長要反對者舉例,其實更加凸顯他對市場的不了解,舉例來說,一九八七年國泰人壽以當時的「天價」,每坪九十點三萬元標得南京東路華航旁國有土地,連帶使周邊土地價格提高,正式揭開台灣房地產狂飆,時至今日,該區域的房價都上百萬元以上。

政府應建立土地儲備制度

再看新光人壽在二○○六年三月,以高於底價兩倍,約六十三點八四億元標下國有財產局手中的大安森林公園旁信義聯勤南、北兩塊土地,而二○○八年七月,新壽讓售北基地,由元利建設等團隊以四十八億元標走,房仲業概估,新壽約有十四億元的獲利可入帳,至於元利建設目前還在養地,打算拿來蓋豪宅,根據媒體的報導,未來超豪宅的每坪房價要破三百萬元以上。

假如,這兩塊大基地的土地都在政府的手中,而兩塊土地的「增值」都保留在國庫中,該有多好!而當民間財團都知道「養地」,為何政府官員不知?

我認為,政府應建立一套「土地儲備制度」,尤其一些歐洲國家會拿儲備的零星土地,在進行公共建設的必要時,可與私有地做交換,以利公共工程之進行,而不像我們國家的財政部,嫌麻煩,就把一些零星土地、畸零地賣掉;國家的土地真的很珍貴,務必要求「公共利益極大化」。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特聘教授)

好文來源:http://tw.house.yahoo.com/news/-地產專欄--張金鶚-國有土地應求公共利益極大化-130713758.html  (原文刊登於《Yahoo!奇摩房地產》,2012924日)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 

 

 

 

Share/Bookmark